根据《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北京市委关于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若干措施》以及《中国科学院大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等精神文件,按照我国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深化改革,积极发展;分类指导,按需建设;注重创新,提高质量”的基本方针,结合本所研究生培养的实际情况,使学位与教育更好的适应世界对高层次人才的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
大连化物所是一个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应用研究和技术转化相结合,以任务带学科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所,致力于催化化学、工程化学、化学激光和分子反应动力学以及近代分析化学和生物技术的学科研究,致力于造就享誉国内外的科学家及大批高素质研究和技术人才。硕士研究生教育要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坚持质量第一、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硕士研究生必须达到下列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学风严谨,团结协作,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2.在本门学科内掌握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有一级学科范围内的知识面;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3.硕士研究生能够熟练掌握一门外语(一般为英语),能熟练阅读本领域有关文献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具有健康的体质与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
经批准,本所具备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四个一级学科学位授予资格。硕士学位授予资格学科专业为:原子与分子物理、光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化学工程、生物化工、工业催化。各专业和研究方向设置如下:
1.原子与分子物理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原子分子及界面的相互作用、复杂分子体系的动力学、分子激发态超快动力学、分子动力学理论与计算、原子分子结构理论与计算、非线性光学、界面非线性光谱、超快电子动力学、超快光电子显微学等。
2.光学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激光基础与新技术、流体动力学、先进薄膜材料等。
3.分析化学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气相、液相和超临界色谱、毛细管电泳和微流控芯片及与质谱的联用技术、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生物分子高效分离与表征、药物化学、组分中药、生态环境评价与分析、快速分析与检测、分离材料等。
4.有机化学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金属有机化学、均相不对称催化、络合催化、仿生催化、绿色化学、精细化学、生物有机化学、生物质转化、精细化工合成、离子液体的开发及其应用、生物有机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化学生物学、合成生物学等。
5.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催化反应化学、表面化学和催化反应动态学、分子催化、原位表征、无机膜与催化新材料、有机-无机杂化催化材料、生物催化、仿生催化、均相催化、热化学热分析、复合氢化物材料化学、电化学、电催化、燃料电池、太阳能光催化、光电催化、光化学、催化分解水制氢、二氧化碳催化转化、理论与计算催化化学、分子反应动力学、生物物理化学,生物分子动力学模拟、表面化学动力学、光电材料动力学、界面非线性光谱、超快电子动力学、表面光化学动力学、超快动力学、团簇光谱与动力学、大气化学动力学、小分子光化学动力学,高压材料动力学、分子体系的势能面构造、复杂体系的量子动力学、短波长化学激光与激光光学、光化学反应本质、表面量子构造的动力学,利用同步辐射的光电子分析等。
6.材料物理与化学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航天推进剂、催化材料、多孔材料、纳米催化剂的结构控制和制备技术、生物转化催化材料、新能源材料、储氢材料、有机-无机杂化催化材料、光电功能材料等。
7.化学工程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催化反应工程、电催化反应工程、电化学反应工程、膜分离工程、直接醇类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燃料电池系统与工程、液流电池、动力锂离子二次电池及新型电化学储能体系、储能电池工程技术等。
8.生物化工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生物医用材料工程、海洋生物产品工程、药用资源开发、生物质高效转化、天然产物与糖工程等。
9.工业催化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新型分子筛合成及其催化应用、石油化工与石油炼制新催化过程、天然气化工利用及分子筛合成与应用、航天催化剂及新材料、一碳化学与精细化工催化、材料热化学、化工多尺度模拟、流态化、反应耦合与强化、生物质催化转化等。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实行学分制管理。研究生获得学位所需学分由课程学习学分和必修环节学分两部分组成,二者不能相互替代。
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两段式”的培养模式,包括课程学习和科研实践两个阶段。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一年在代培基地集中参加课程学习,期间遵循《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课程集中教学管理规定》和中国科技大学教学管理相关规定,完成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学习。硕士研究生从入学后第二年开始进入导师所在的研究室,依托导师所在单位的科研项目、科研条件和科研设施,进行科研实践和开展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科学研究能力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能力。
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或导师小组负责制。导师或导师小组负责指导研究生科研工作,导师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坚持“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关心研究生政治思想品德,并在严谨治学、科研道德和团结协作等方面对研究生严格要求,配合、协助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做好研究生的各项管理工作。
2.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实行弹性学制,基本学制一般为3年,最长修读年限(含休学)不得超过4年。
四、课程体系与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包括学位课和非学位课。学位课是为达到培养目标要求,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而必须学习的课程,分为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两类。非学位课是为拓宽研究生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或加深某方面知识而开设的课程,包括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应在代培基地集中完成全部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其他课程的学分要求。个别学生因特殊需要在其他高校完成硕士课程学习的,需经我所研究生部批准及导师签字后,按照国科大和大连化物所硕士学位学分要求,完成硕士课程学习。
硕士研究生申请硕士学位前,须完成不少于30学分的课程学习,其中学位课学分不低于19学分,即:公共学位课7学分,包括政治理论课程、学术道德与学术写作规范和外国语课程;专业学位课不低于12学分,公共选修课不低于2学分。
本所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体系:
课程类型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备注 |
公共学位课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2 |
北京代培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 |
学术道德与学术写作规范 |
1 |
硕士学位英语(英语A) |
3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2 |
科大代培 |
研究生综合英语 |
2 |
日常交流英语 |
2 |
学术道德与学术写作规范 |
1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 |
专业学位课 |
参见代培基地各专业学位课 |
12 |
不低于12学分 |
专业选修课 |
参见代培基地各专业选修课 |
|
|
公共选修课 |
参见代培基地公共选修课 |
2 |
不低于2学分 |
备注:具体课程参考每学期中国科学院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课程开课表,相关课程体系遵照代培基地课程设置方案执行。
五、必修环节及要求
硕士研究生的必修环节包括开题报告(1学分)、中期考核(1学分)、学术报告与社会实践(3学分),总学分为5学分。具体要求如下:
(一)开题报告
研究生在广泛调查研究、阅读文献资料、弄清主攻方向的前沿成果和发展动态的基础上,自己提出学位论文选题。选题应尽可能对学术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有重要意义。
研究生应就选题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主要研究内容、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预期成果、论文工作时间安排等方面,撰写《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导师和指导小组应严格把关。研究生填写《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登记表》,经导师同意后,方可进行开题报告。除保密论文外,开题报告应公开进行。具体要求如下:
1.在导师指导下,在收集资料、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硕士生应于第三学期期中前完成学位论文选题的开题报告。
2.开题报告要对以下内容进行认真论证:选题的科学依据、目的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课题条件、实施方案、预期目标以及进度计划等。
3.开题报告经导师审阅签字后,由导师或导师小组组织3名及以上专家评审,其中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不少于2名。
4.评审专家对开题报告提出评审意见,签字后交研究生部归档。
5.开题报告如需调整,由导师提出书面意见,经研究生部备案后方可进行。
6.评审要求
(1)文献综述(具有独立搜集资料和分析、综合研究的能力,论述精辟、全面);
(2)学术见解(把握学科前沿,学术思想开阔,选题新颖、合理,重点准确,预期目标得当);
(3)实验研究方案(所选研究方法先进、适当,技术路线严密,措施得当,掌握技术资料准确,对可能遇到的问题分析合乎逻辑,有预见性,工作安排合理、紧凑);
(4)表达能力(表述清楚、准确,能正确回答问题)。
(二)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主要考核研究生在培养期间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拟解决的途径、下一步工作计划及论文预计完成时间等。研究生需撰写《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报告》。研究生需填写《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报告登记表》,经导师审核同意后,方可进行中期考核。除保密论文外,中期考核应公开进行。具体要求如下:
1.在导师的指导下,对论文研究工作做出中期总结汇报。硕士研究生应于第五学期初完成学位论文中期报告。
2.中期报告要对以下内容进行认真论证:技术路线、进度、资料与数据、结果等。
3. 中期报告经导师审阅后,由导师或导师小组组织3名及以上专家评审,其中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不少于2名。
4.评审专家对中期报告提出评审意见,签字后交给研究生部归档。
5.中期考核如需调整,由导师提出书面意见,经研究生部备案后方可进行。
6.评审要求
(1)技术路线(与原选题报告中的实验装置—仪器、实验方法相符或改动之处优越性明显);
(2)进度(按原计划完成);
(3)资料与数据(亲自动手所得,记录完整,数据处理科学、准确);
(4)结果(达到预期目标,下一步工作思路清晰)。
(三)学术报告和社会实践
为了促使研究生能主动关心和了解国内外本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开阔视野,启发创造力,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多次参加学术报告和学术讨论,并积极参加“三助”工作和社会公益活动等。参加学术报告和社会实践的情况均应记录在《研究生学术报告及社会实践表》中,申请答辩前由导师签字认可交研究生部备案,可取得3学分。
六、学位论文与科研成果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应对所研究的课题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并有新的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申请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前,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不得造假,不得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论文的导师署名,最多不得超过两位。硕士生用于论文研究和论文撰写的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年。变更专业需在答辩前6个月向国科大提交学籍变动审批表,同时提交变更专业成绩单。
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应是系统的、完整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撰写应符合《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定》。学生论文答辩的必要条件及程序按照《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学位授予实施细则》执行。研究生答辩前应完成的学术研究成果具体要求如下:
1.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以本人为第一作者的形式(导师署名不计在内),在本学科专业核心刊物上公开发表(或被接受发表)研究性学术论文,且科研成果第一产权单位为我所。
2. 凡申请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位的学生, 自2018年1月起,其申请学位的有效学术论文必须署名“中国科学院大学”(英文名称: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否则不受理其学位申请。
七、其 它
培养方案是制定招生计划、培养和学位授予工作的主要依据。培养方案经所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报国科大备案后实施。